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10章 搜刮京师

第110章 搜刮京师(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安抚住何太后之后,第二天一早李素就带着赵云典韦去了执金吾府邸,面见了丁原。

李素在丁原面前是最公事公办的,也不太珍惜自己的嘴脸——主要是李素觉得,不管丁原怎么挣扎,等董卓的主力大军进京之后,丁原肯定是没活路的。差别无非在董卓吃相好看还是难看上。

所以,李素虽然演技精湛,他也懒得在一个将死之人面前演戏,更不愿意因为这种演戏而掩饰自己的胃口、导致所得的实际利益减少。

两人见礼之后,赵云典韦和吕布都等在门外,李素在内堂落座,开门见山:“建阳公,别来无恙。昨天下午我入宫面见了太后,主动陈情,你应该听说了吧。”

丁原还有些愧对李素:“李中郎公忠体国,毫无私心,实为我辈楷模。说实话,我还担心李中郎挟救太后之功,另求宫禁宿卫的紧要武职,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素:“谈不上,我本就是另有使命在身,做人要有始有终,如若为了一时富贵,辜负了征西将军未竟之功,与小人何异。不过,我毕竟也是亲冒矢石历险无数,才有今日之局,

如若不能得到一些对我原本使命有所裨益的补偿,不能帮我更好地完成之前的任务,直接出京实难甘心啊。”

丁原一愣,他是真没想到李素这么儒雅博爱大家都夸赞的人,还有直接伸手要好处的。

丁原警觉地说:“你要如何?我仅为执金吾,恐怕给不了你什么。”

李素:“我此番回到汉中,关键任务就是逼迫僭越之徒刘焉放弃妄想,使蜀地百姓重新安稳,我这个朝廷册封的蜀郡太守才好上任。所以,我当然要一些能有助于我完成此事的条件。”

丁原摸着胡子狐疑地问:“你觉得征西将军的兵马还不能让刘焉老实?你怕刘焉会断蜀道公然自立、武装抗拒朝廷?你不会是想借吾儿奉先吧!那是不可能的!”

丁原最后一句话压低了声音,他也不希望门口的吕布听到。拿儿子跟人做交易,哪怕是不成交,也是很伤儿子面子的。

李素笑了:“岂敢,吕主簿是建阳公心腹,我还是有分寸的。至于张邈、张辽,也是你帐下臂膀股肱、大将军在世时就已分赐要职,想来你也不肯……

这样吧,我再退一步,你不是执金吾么,京师各军内部人事平调,你总可以操持吧?把你直属嫡系的高顺,平调到左中郎将吴匡属下,如何?

吴匡此次毕竟负有直接保护大将军的职责,虽然太后说了不追究他与袁绍护卫不力之罪,但吴匡部在攻打南宫时种种趁火打劫行径,还是要整治的。就算不治罪,将其部下各别部司马等军官调换一番,选军纪素著有能者将之,没什么不妥吧?”

李素没说要直接把高顺调给他,而是说把高顺平调到吴匡属下,大家依然还都是京师守军这个大系统内,确实在丁原的操作权限范围内。

另外,之所以只能是高顺而不能是张邈、张辽,那是因为张邈张辽二人早在丁原进京之前,就已经被丁原推荐给了何进,何进另外给了他们官职,所以已经提前一步不属于并州军系统了,只有吕布和高顺是跟着丁原同期进京的。

李素说到这一步,丁原也大致理解了,他狐疑问道:“你难道要挑唆太后追责申斥吴匡?”

李素叹了口气:“不是我要,而是我算着,吴匡的位置坐不久了。他身上事儿太多,大将军活着时可以帮他压下来,大将军死后……呵呵,清算他又何须我动手?

建阳公,爽快一点,你就说吧,肯不肯把高顺升半级、调到吴匡手下。我保证,我不会陷害和对付吴匡的。”

丁原咬着牙想了一会儿:“你李伯雅的远见卓识,我也是素闻久仰了,你这么猜测,定然是觉得董卓不肯乖乖走,走之前也要攀咬掉一些同僚、从中取利……

罢了,这事儿正是我职权之内,我答应你便是。也请你信守诺言,不要亲自对吴匡下手诬告!还有,若是我能保住吴匡,你也就此作罢,乖乖离京,可否?”

李素都懒得说话,只是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起身走人。

丁原也不追问,就当李素是答应了。

……

跟丁原达成交易默契之后,丁原也算信守诺言,在一两天内调整好了高顺的人事安排,把高顺的人马整编制地升半级弄到吴匡麾下。

与此同时,也挑选了吴匡帐下一个之前攻打皇宫时表现特别不堪的别部司马,申斥训诫一番拿掉,位置腾出来给高顺。

如此一来,高顺就算是吴匡麾下的别部司马了。

高顺本人虽然不是很理解,但听说执金吾是想整顿京军,就坦然执行了——

这就好比是后世的职场人,你原本只是个主管。你的直属上司、原部门经理被提拔为总监,手下有了多个部门经理要管。然后这位总监把你调到另一个部门经理手下当副经理,比主管高半级,依然还是新总监的下属。这种情况下,那个被提拔的人肯定不会反抗,还会感恩。

不过,丁原没想到的是,董卓那边也没闲着。

就在丁原布局想削弱董卓宣称借口强度的同时,董卓对吴匡发起了攻击!并且拉拢了跟吴匡同僚的另一位中郎将张璋。

或许是董卓用了什么巧妙手腕,给张璋许诺了更大的好处吧,也有可能是以武力威逼,让张璋理解到“河东大军数万最多五天就到京城了,早跟我合作将来就多拿好处”。

总而言之,张璋的态度倾向,逐步倒向了董卓——而在原本历史上,董卓是应该把吴匡和张璋一起拉过去统统吞掉。现在显然是因为实力对比不够大,董卓心中不稳,一口气吃不下那么多。

所以只敢用最大义名分的姿态,先把确有把柄瑕疵的吴匡踢出局立威、削弱一部分京军力量,然后再只专注确保拉拢住张璋。

就好比原本是个两百斤的胖子、一顿饭胃口有三斤时,可以把三斤的肉一次吃掉。但如果瘦到了一百二十斤,只能吃两斤。那只能把那块三斤重的肉先削弱切掉一斤,免得自己撑死。

这天,朝中诸多原本就对吴匡不满、或者对何进生前庇护态度不满的朝臣,在董卓串联下,把“吴匡的侄女儿被刘焉聘为儿媳妇,吴匡跟刘焉有勾结嫌疑”的事儿捅到最上面,再结合吴匡救护何进不力,一起弹劾。

本来么,何太后已经发话,吴匡如果只是保护何进不力,已不至于降职处分。但数罪并罚、旧事重提全部翻出来晒一晒,就彻底扛不住了。

吴匡痛哭流涕赌咒发誓,又玩了一把负荆请罪以明其志,但都不奏效。

最后,还是吴匡回忆起大将军活着的时候,那天他去大将军府上负荆请罪、结果大将军招来了李素对质,李素说过的那番“可以帮助吴将军洗清嫌疑”的谋划。

吴匡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立刻主动向朝廷请奏:“愿意放弃大部分兵权,只带本部嫡系亲卫,随巴郡太守蔡邕、使中郎将李素一起去益州,在李素的监视下帮忙招降刘焉,并夺回自己的侄儿侄女,避免侄女被刘焉联姻,以明自己绝对忠于朝廷之志、绝无勾结刘焉。”

当吴匡表示愿意放弃兵权自请外放时,董卓一派弹劾他的火力立刻就收敛了。

董卓本来就是怕京军势大,先赶走一两个就好,他跟吴匡又没有深仇大恨,用不着往死里怼。

甚至董卓后来对付袁绍、袁术时不也这么干的么——董卓把跟吴匡同为北军中郎将的袁术提拔为后将军,代价则是把袁术赶到南阳,想的就是“我可以给你们更多的利益,但前提是你们得走,不能留在京城碍手碍脚”。

“给你南阳/渤海一套房,收回雒阳一张床”,这就是董卓处理京中反对势力的主要手法。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大明1805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堡宗别闹我岳父是李世民朕乃一代圣君诸天大明联盟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宋时从梦华录开始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返回顶部